-
也谈“鲶鱼效应”对于我们的启示
- 来源:公司本部
- 作者:王琳
- 字体:大 中 小
- 点击:6991次
据说挪威人都特别爱吃沙丁鱼,尤其是活鲜鱼,因此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。所以渔民们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,可是经过种种努力,绝大部分沙丁鱼仍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。但有一条渔船却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。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,因为鲶鱼是食肉鱼,放进鱼槽后,鲶鱼便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。为躲避天敌的吞食,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,这样沙丁鱼就不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,一条条沙丁鱼就得以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。
所以,这个故事很明显的告诉我们: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,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潜力。当压力存在时,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,人们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,而越用功,跑得就越快,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“鲶鱼效应”。(广东创粤公司 王琳/文)
所以“鲶鱼效应”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,尤其在企业内部人员管理中。无论是传统型团队还是自我管理型团队,时间久了,企业内部相对稳定的人员构成容易让部分员工产生倦怠感,缺乏活力,产生惰性。此时,如果企业能适时找些外来的“鲶鱼”加入以制造一些紧张氛围,就会促使原有的员工产生紧迫感而努力工作,以证明自己的能力。可见,适当的时候引入一条“鲶鱼”,在很大程度上能刺激团队战斗力的重新爆发,给整个团队带来创新并实现多赢局面。(广东创粤公司 王琳/文)
然而,“鲶鱼效应”的运用是有前提的。如果鲶鱼的数量不加以控制,全是鲶鱼的话,在整个非开挖顶管团队中就会出现“个个是条龙、整体是条虫”的现象,形成“鲶鱼副效应”。因此,“鲶鱼效应”的合理运用要经过科学评估与运作,要将其放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中全盘考虑。从这个角度看,作为“渔夫”的燃气非开挖顶管管理者,除控制鲶鱼的有效数量外,更要针对不同“鱼”因材施教。对于那些生性活跃、思维敏捷的“鲶鱼”型员工,在给予他们广泛发挥空间与施展平台的同时,更要注重其良性沟通、影响力的塑造;对于那些生性安逸、因循守旧的“沙丁鱼”型员工,要通过带动、约束、教育驱使其运动,激发能量,同时加强他们与“鲶鱼”型员工的合作,从而共建一种活跃、良好、具有凝聚力和建设性冲突的团队氛围。(广东创粤公司 王琳/文)
在美国营销的大师爱玛•赫伊拉曾说:“不要卖牛排,要卖煎牛排的滋滋声。”因为滋滋声是一种刺激,同样,“鲶鱼效应”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一种刺激。只要科学运用好“鲶鱼效应”,就一定能有效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,让员工在刺激作用的驱动下,展现活力,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。(广东创粤公司 王琳/文)
- 发表评论
- 昵称:
- 评论内容:
- 发表评论